《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
一、考試目標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能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分析、解決中學教育教學和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規律,掌握德育原則和德育方法,具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能力。
3.掌握中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4.理解中學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異性,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級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學習環境、課外活動的組織和管理知識,具有設計一般課外活動的能力。
6.掌握教師心理,促進教師成長。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一)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1.了解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義及構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態及其歷史發展脈絡;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包括教育與人口、教育與社會生產力、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與精神文化等的相互關系;理解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基本關系,包括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人的個性形成,以及影響人發展的主要因素--遺傳、環境、教育、人的主觀能動性等及它們在人的發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包括中學生的身體外形、體內機能、腦的發育、性的發育和成熟。
3.理解義務教育的特點;了解發達國家學制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了解我國現代學制的沿革,熟悉我國當前的學制。
4.掌握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了解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教育方針,熟悉國家當前的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及實現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及其相互關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
(二)中學課程1.了解不同課程流派的基本觀點,包括學科中心課程論、活動中心課程論、社會中心課程論等;理解課程開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兒童、社會以及學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課程類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顯性課程、隱性課程等。
3.了解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涵義和相關理論。
4.了解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標及其基本的實施狀況。
(三)中學教學1.理解教學的意義,了解有關教學過程的各種本質觀。
2.熟悉和運用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
3.掌握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及要求;掌握和運用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了解教學組織形式的內容及要求。
4.了解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
(四)中學生學習心理1.了解感覺的特性;理解知覺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類,掌握注意的品質及影響因素;了解記憶的分類,掌握遺忘的規律和原因,應用記憶規律促進中學生的有效學習。
3.了解思維的種類和創造性思維的特征,理解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論和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了解學習動機的功能,理解動機理論,掌握激發與培養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5.了解學習遷移的分類,理解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概括化理論、關系轉換理論、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掌握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
6.了解學習策略的分類,掌握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運用行為主義、認知學說、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促進教學。
(五)中學生發展心理1.掌握中學生認知發展的理論、特點與規律。
2.了解情緒的分類,理解情緒理論,能應用情緒理論分析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
3.掌握中學生的情緒特點,正確認識中學生的情緒,主要包括情緒表現的兩極性、情緒的種類等。
4.掌握中學生良好情緒的標準、培養方法,指導中學生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 。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結構,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及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理解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掌握性心理的特點,指導中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交往。
(六)中學生心理輔導1.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熟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郁癥、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網絡成癮等。
2.理解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包括強化法、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等。
(七)中學德育1.了解品德結構,理解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
2.理解皮亞杰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理解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掌握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理想和傳統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
4.熟悉和運用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分析和解決中學德育實際中的問題。
5.理解德育原則,掌握和運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徑。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學就業指導等的意義及基本途徑。
(八)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1.熟悉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2.了解課堂管理的原則,理解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課堂氣氛的類型,理解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掌握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
3.了解課堂紀律的類型,理解課堂結構,能有效管理課堂;了解課堂問題行為的性質、類型,分析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掌握處置與矯正課堂問題行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掌握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5.了解課外活動組織和管理的有關知識,包括課外活動的意義、主要內容、特點、組織形式以及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協調學校與家庭聯系的基本內容和方式,了解協調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聯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師角色心理和教師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師成長心理,掌握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理論與方法。
三、試卷結構
模 塊 |
比 例 |
題 型 |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中學教學 中學生學習心理 中學德育 |
68% |
單項選擇題 辨 析 題 材料分析題 |
中學課程 中學生發展心理 中學生心理輔導 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
32% |
單項選擇題 簡 答 題 材料分析題 |
合 計 |
100% |
單 項 選 擇 題 : 約30% 非 選 擇 題 : 約70% |
《綜合素質》(中學)
一、考試目標主要考查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下列知識、能力和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4.具有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一)職業理念⒈教育觀理解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依據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評判教育現象。
2.學生觀理解“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為本”的涵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
運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性別、民族、地域、經濟狀況、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視學生。
設計或選擇豐富多樣、適當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⒊教師觀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理解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價值,具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熱情與決心。
(二)教育法律法規1.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了解國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
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相關內容。
2.教師權利和義務理解教師的權利和義務,熟悉國家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所規范的教師教育行為,依法從教。
依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分析評價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3.學生權利保護了解有關學生權利保護的教育法規,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依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分析評價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學生權利保護等實際問題。
(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教師職業道德了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尊重法律及社會接受的行為準則。
理解《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文件精神。
分析評價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道德規范問題。
2.教師職業行為了解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要求。
理解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在教育活動中運用行為規范恰當地處理與學生、學生家長、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關系。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依據教師職業行為規范,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四)文化素養了解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學常識,熟悉常見的科普讀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
了解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了解中外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藝術鑒賞知識。
了解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并能有效地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
(五)基本能力1.信息處理能力具有運用工具書檢索信息、資料的能力。
具有運用網絡檢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管理和應用的能力。
具有運用教育測量知識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的能力。
具有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設計、制作課件的能力。
2.邏輯思維能力了解一定的邏輯知識,熟悉分析、綜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較、演繹、歸納的基本方法,準確判斷、分析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
準確而有條理地進行推理、論證。
3. 閱讀理解能力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篩選并整合圖表、文字、視頻等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
4.寫作能力掌握文體知識,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的文體寫作。
能夠根據文章中心組織、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謀篇,安排文章結構的能力。
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能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
三、試卷結構
模 塊 |
比 例 |
題 型 |
職業理念 |
15% |
單項選擇題 材料分析題 |
教育法律法規 |
10% |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
15% |
文化素養 |
12% |
基本能力 |
48% |
單項選擇題 材料分析題 寫 作 題 |
合 計 |
100% |
單 項 選 擇 題 : 約39% 非 選 擇 題 : 約61% |
《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一、考試目標 1.
英語學科知識與能力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具備從事初中英語教學所需要的英語語言能力;能理解有關英語國家的語言、歷史和文化等相關知識。
2.
英語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掌握外語教學基本理論、英語教學專業知識與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內容等學科教學知識,并能用以指導初中英語教學。
3.
英語學科教學設計能力能夠根據英語學科特點,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水平和學習需要選擇并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學方案。
4.
英語學科教學實施能力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具備實施語言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能夠根據教學設計,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5.
英語學科教學評價知識與能力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進行恰當的評價;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夠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提出改進的思路。
二、考試模塊內容與要求 (一)語言知識與能力1.掌握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了解語言研究中與英語教學相關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并能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
2.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包括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獲取教學資源和信息、表達思想情感和與學生良好溝通的能力;能夠篩選并改編適合初中學生英語水平的語言材料。
3.能夠在語篇中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歷史和文學等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
(二)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1.了解外語教學基本理論,理解語言觀、語言學習觀、語言教學觀等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
2.理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目標內容(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以及課程標準的其他相關知識,并能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運用。
3.掌握英語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等)的教學基本原則、講解和練習方法。
4.掌握英語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的教學原則和訓練方法。
5.能結合中外社會文化語境,設計并實施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與訓練。
(三)教學設計1.了解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已有的英語知識、語言能力和學習需求,能夠說明教學內容與學生已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2.理解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
3.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定合理、明確與具體的教學目標。
4.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安排合理的教學過程,篩選適當的輔助教學材料。
5.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有效的學習評估活動。
(四)教學實施與評價1.掌握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與方法,能夠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參與語言學習活動。
2.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據英語學科和學生的特點,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恰當地運用語言講解、練習、提問、反饋等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3.掌握課堂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課堂活動的常用組織形式,能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能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發揮教師的作用。
4.掌握課堂總結的方法,能適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與評價,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
5.掌握基本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夠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整合多種資源,選擇恰當的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有效教學。
6.了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知識與方法,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
7.了解教學案例評析的基本方法,能夠對教學案例進行評價。
8.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夠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思路。
三、試卷結構
模 塊 |
比 例 |
題 型 |
語言知識與能力 |
27% |
單項選擇題 |
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 |
27% |
單項選擇題 簡 答 題 |
教學設計 |
27% |
教學設計題 |
教學實施與評價 |
19% |
教學情境分析題 |
合 計 |
100% |
單 項 選 擇 題 : 約40%非 選 擇 題 : 約60% |